年关让“老赖”无法过关 深陷“老赖门”的浙商陈金义
从“水变油”名人到赖账大亨
他欠银行3600万元,但可执行资产加起来不过180万元,他最常说却是“欠这点钱算什么”!
2006年7月26日,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抖落出一份“老赖”名单,各路记者不约而同盯上了一个名字———陈金义。陈金义对此无可奈何,他往自己脸上“啪啪”狠拍两下,冲着记者喊:“我是要脸的呀!”
“欠这点钱算什么”
陈金义闪亮登上“老赖”榜,打抱不平者有之,鼎力相助者有之,默然旁观者有之,自然也少不了围观起哄的人:“栽了吧?看你那张狂样,就知道有今天!”
在多数人眼里,这十多年来,陈金义一直积极主动地在大众面前自我展示,跟参加“超女”的小姑娘一样,锻炼出了极大的“勇气和心理承受力”。只是,连他有限的支持者都认为,作为一个企业家,陈金义有点“秀”过头了。
尤其是在最近三年,陈金义和他的“水变油”蜚声大江南北。但这纯属以讹传讹,实际上他在搞“油变油”,即生物乳化燃油,按他说的就是———“用6份的零号柴油,加2到3份的植物油,再加1份水和乳化剂,经过化学和物理反应之后,成为2.5微米以下的油包水的细小颗粒,它的燃烧过程更加充分。”每次说到自己的乳化燃油项目,陈金义都“慷慨激昂”:“以后我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向全球推广,不光自己赚钱,还造福社会!”闻听此言,不少人都哼了一声:你最好还是先把欠债还了再说。
陈金义一直对外宣称,自己之所以欠下这么多钱,都是为了乳化燃油项目。对于人们说他是“老赖”,他根本不在乎:“我赖什么了?我又没跑!等我的乳化油项目做好之后,这点钱算什么,我全部还清!”
然而,无论陈金义如何辩解,他欠下的债务却是白纸黑字。债主们左等右等不见钞票,于是,纷纷诉诸公堂。
盲目投资栽进“老赖门”
根据杭州市两家法院公布的数字,陈金义欠其他企业66.76万元,欠银行3600万元。法院算了算他可执行的资产,只有4套房屋,加起来不过180万元。
一说起自己被叫做“老赖”。陈金义就觉得自己冤:“那么多人欠钱,干嘛非盯住我不放?”陈金义这几年着实运气不佳。2003年他搞乳化油,全国上下正喊打“伪科学”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“水变油”的误读开始减少,陈金义又栽进了“老赖门”。然而,一些知情者认为,走到这个被动局面,一大半原因是陈金义自找的。
在低调沉稳的浙商里,陈金义是个“另类”。按照陈金义的性子,往往事情八字还没一撇,他已经嚷嚷得全国人民都知道。民众对他和“水变油”的误读,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。一位浙江媒体记者这样回忆:“当年他大嘴一张,宣称‘谁说水不能变成油,我就能让水变油’。后来他意识到说错话了,但已经晚了。”
“他怎么能不赔呢?”业内人士分析说:“乳化油的开发,动辄十几个亿就没了。目前国内外从事这个项目的企业大多有政府资金支持,陈金义是一个刚富起来10多年的农民企业家,既没有足够的财力,也没有科研队伍,想从这样的项目上得到回报,短时间内恐怕很难。”
是“玩钱”还是“玩命”
4年前江湖上就传闻,陈金义负债等身。债主们忍到现在才和他撕破脸皮,与其说是没有了耐心,倒不如说是对他失去信心。落到这个份上,陈金义很不甘心,甚至有些伤心:“如果只是为了赚钱的话,我卖茶叶蛋去也好啊。我1992年就赚够5000万了,这些年我也没白活,别的本事没有,赚钱的本事我总还有的。”
这句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。陈金义很会赚钱。他做过豆腐,开过拖拉机,卖过蜂蜜。在中国股市起步初期,他买下5000张股票认购证,赚了个“目瞪口呆”。1992年,他“抱”着大摞人民币,到上海收购6家国有商店,成为最早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之一,一时举国轰动。“陈金义现象”一度成为商海传奇的代称。直到2000年,陈金义还以8000万美元的身家,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。近10年来陈金义的“事业坠落”,同样也是举国轰动,以至于浙商“教父”鲁冠球惊呼:“我心痛!”年关将至,顶着“老赖”的帽子,陈金义分外敏感。记者与他通电话时用了话机免提功能,他很警觉地问:“你用的是免提,准备录音是吗?那我挂电话了。”每次触及欠债的话题,他总是把话题转移到乳化油上面。